【健康科普】抑郁症不吃药能好吗? 6个你必须知道的抑郁症知识点

文章来源:许昌市建安医院发布时间:2023-08-16 19:44

你真正了解抑郁症吗?


 

撰文 | 竹心

如今,抑郁症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知晓,

但又有多少人真正地了解这个病呢?


总是不高兴,也可能不是抑郁症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逸夫医院心理科张丽萍医生告诉我们,总是不高兴,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除抑郁症外,也可能是边缘型人格障碍。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两者表现又有哪些不同呢?一起来听听张大夫的讲解吧!


张丽萍医生


总是不高兴,除了抑郁症之外还有一个很常见的疾病叫边缘型人格障碍,你听说过吗?


边缘型人格障碍是以情绪不稳定为主要特征,除此以外,还常常伴有焦虑不安、无故愤怒,并容易在这些情绪支配之下做出很多冲动的行为,如自残、暴饮暴食、过度消费,随意恋爱或滥交。病情严重,甚至会发生自杀行为,这种自杀,有时只是一时冲动,有时是在强烈的自杀意愿驱动下发生的,有时是为了威胁别人。


他是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情绪反应和如此过激的行为呢?


因为他们往往持续感受非常长时间的空虚和疏离,常常感受到自己被抛弃。这种被抛弃感可能是现实存在的,也有一部分是患者自己想象出来的。在这种思维的支配之下,他们对自己的认知是非常不稳定,常常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不配活着;有时又非常的自以为是,觉得自己很厉害。这样就导致他们的人际关系的不稳定。起初会跟别人亲密无间,一旦触碰到某个点,患者就容易把对方假想成敌人般的深恶痛绝,他们会以最恶毒的话语来责骂对方,就很难有长久稳定健康的关系。


女生的发病率大概是男生的三倍,一般情况下,患者从12岁开始就逐渐表现出比别人更敏感,对老师的批评更敏锐,觉得同学们都不喜欢自己,排斥自己,老师也在故意的针对自己。但是我们是在成年以后才能得出诊断,因为人格障碍它是要求持续到成年之后。


若同时出现情绪不稳定、自我形象和认知不稳定、人际关系不稳定和行为冲动,那么患者有可能患有边缘性人格障碍。


张丽萍医生讲到,患有边缘型人格障碍的人情绪极不稳定,喜怒无常,难以捉摸。这与抑郁症的“三低”表现还是有所不同的。


因此,正确识别情绪对疾病的诊断也很重要。


有没有「一下子」就能治好抑郁症的方法?


相信每位饱受抑郁痛苦的患者朋友都希望找到快速治好抑郁症的方法吧。这种急迫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我们还是要理性、客观地对待自己的病情。

我们都知道幽香倾心的梅花看似一下子盛开,但却是经过寒冷冬季的锤炼才得以绽放;锋利的宝剑,没有经过千锤百炼,又怎能锻造而成。

抑郁症的治疗也一样,并不存在快速治愈的方法。只有接受规范的,足疗程的治疗,才能赶走心中的“黑狗”。所以,不要寄望于捷径,更不要寄望于某种灵丹妙药让我们一下就脱离痛苦。


旅游、养生能治疗抑郁症吗?


在我们压力大,情绪难以排解的时候,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已成为了「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的理由。

不可否认,旅游确实是一种很好的释放情绪的方式。但对于抑郁症的治疗,那就不是散散心、旅旅游能够解决的了。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心身医学科刘晓云医生道出了其中缘由,一起来了解吧!

刘晓云医生:

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往往会遇到一些这样的患者,当他被诊断为抑郁症时,他会跑过来问我:“医生,我能不能先不吃药或先不治疗,我想尝试去旅散心,说不定,等我旅游散心回来之后,我的抑郁症就好了。” 或者“我能不能去养生,去喝茶,我把这种生活节奏放慢一点,我的心情就会好了呢?”


实际上不是这样的,抑郁症是一种疾病。它和内科系统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这些疾病一样,作为一种疾病需要专业治疗。


那么喝茶、养生、旅游和散心这种措施并不能去治疗我们抑郁症。抑郁症,一定要到专业医院或者专业科室去进行治疗。


抑郁症不是一时的想不开,或者是说闹情绪。它就是一种疾病,所以,一定要采取这种专业的治疗手段去治疗。


得了抑郁症只做心理治疗,不吃药能好吗?


对于这个问题,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精神科康岚医生给出的答案是:虽同为抑郁症,但不能一概而论。

那怎样的抑郁症可以先不吃药呢?一起来了解下吧!

专家解答

1. 轻度抑郁的人,虽然有抑郁的症状(如心情不好、做事拖延、兴趣减低等),但对生活工作影响不大,能坚持工作和学习,可以考虑心理治疗。但对于中重度抑郁症患者来说,药物治疗是抑郁发作急性期首选的治疗方式。


2. 因从事压力较大的职业(如警察等)而导致的抑郁情绪适合做心理治疗。

3. 用药非常有顾虑的患者也可先进行心理治疗,视疗效、病情发展再判断要不要用药。如果这时候强加用药,因对药物本身的顾虑可能会成为发病的因素。

4. 对轻度和中度老年患者也推荐心理治疗。相关研究已表明认知行为治疗、人际心理治疗能改善老年抑郁症的抑郁症状。但对于老年重度抑郁症患者来说,则要优先使用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帕罗西汀、舍曲林、氟伏沙明、氟西汀、西酞普兰)治疗。

5. 对于怀孕早期的抑郁症患者来说,应尽量避免使用药物,可以给予心理治疗。

6. 对于有慢性病(糖尿病、冠心病)的抑郁症患者来说,可用认知行为治疗来改善抑郁症状。

为何一直坚持吃药,抑郁症还会复发?


实际上,坚持吃药抑郁症还会复发,跟疾病本身是有一定关系的。

我们都知道,抑郁症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抑郁每多发作一次,复发风险会增加16%。首次抑郁发作缓解后,大约有一半的患者不再复发,但3次发作且未接受维持治疗的患者,今后的复发风险几乎是100%。

除去疾病本身因素之外,还有一些原因也可以导致抑郁症的复发,我们一起来听听南京医科大学附属逸夫医院心理科张丽萍医生的详细介绍吧~

张丽萍医生

抑郁症已经治好了,一直都在吃药,为什么又复发了?


除去疾病本身存在一定的复发率之外,我觉得以下原因是导致抑郁症复发的重要因素:


1. 首先,在治疗的早期,医生为了降低不良反应,选药的时候,一般都是从最小剂量开始逐渐增量。很多病人,在小剂量的时候就有好转,但是这个治疗的剂量,它不是有效治疗剂量,它只能好转,不能达到临床痊愈。


随着治疗的进展,症状就逐渐又出现了,看起来像是复发,其实,是这一次病程还没有得到痊愈。


2. 急性期达到临床痊愈之后,还需要6个月的巩固的治疗。这个时期的药物的剂量跟急性期是一样的。有些患者会在症状完全好转之后自行的减量。那这个时候症状反复的也就非常的多。在医学上,这个不叫复发,我们把它称之为复燃,因为他还是同一次病程还没有结束。


3. 其次,很多人的这个抑郁,是伴随着这种负性自动思维和不良的行为习惯。比如说临床比较常见的完美主义、非黑即白讨好型人格;又比如说这个白天睡觉,晚上精神抖擞的,给自己安排的任务太多太满,没有足够的时间去休息放松;或者把情感看成是生命当中唯一重要的事情,没有其他的兴趣爱好等等。那当药物治疗时,我们这个身体已经准备好有足够的能力去应对日常生活的时候,良好的生活习惯。积极的这个思维方式就显得更加的重要了。


认知、行为、情绪,他是相辅相成的三种关系,单一的情绪的干预,认知和行为都严重的拖后腿,一定会带来抑郁症的一个复发。


4. 一部分患者的抑郁,跟环境相关,环境没有改变,抑郁症他其实也很难彻底地根治,比如说在学校,存在校园霸凌;或者是在单位跟领导的关系就是持续性的紧张。环境没有改善,原来就比较脆弱敏感的这个抑郁症的患者,他需要克服超出他自身能力的这个困难,那也会导致抑郁很快就复发了。


5. 抑郁症患者的心理弹性相对较弱,刺激对他的影响会更大。当生活中发生一些应激事件的时候,更容易出现情绪的波动,这个时候复发就很常见了。比如说换学校、离婚换工作,那对于一般人来说,可能调整一段日子也就能适应了,但是对于抑郁症的患者来说,这些他可能都是复发的应急事件。


抑郁症是生物心理、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一个疾病,药物治疗是基础,需要遵循足量足疗程的原则,好转后,有效的治疗剂量至少需要维持半年以上。改变原有的不良生活习惯,与心理医生探讨更积极多元的认知模式,改善所处的不良环境,都是我们在巩固期需要跟上的一些治疗。


生活中不可避免会有大起大悲的应激事件,那不可避免的这些应激事件呢,我们尽量的少量多次的去告知患者,让患者有一个逐渐接受的一个过程。


以上就是可能会引起抑郁症复发的原因以及预防的方法。抑郁症。


抑郁症恢复到什么程度才算好?能治愈吗?


关于这个问题,你是不是也想知道答案呢?

可以肯定的是,只要你遵医嘱坚持规范的治疗,抑郁症是可以达到临床治愈,甚至是痊愈的。

那达到怎样的标准才算痊愈呢?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逸夫医院心理科张丽萍医生给我们做了详细介绍,赶紧戳下方视频来看看你是否「够格」了~

划重点!张丽萍医生介绍到,抑郁症「治好」要满足3大标准:

1. 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包括疾病的核心症状(如心情低落、兴趣减低)和伴随的躯体症状(如失眠、体重降低)等。

2. 恢复原有的社会功能,如能吃能睡,会说会笑,能像生病前一样正常地生活、工作和处理人际关系。

3.病情在一定时间内不复发。


只有同时达到以上三个标准时,你的病情才算是「治好」了。

抑郁症虽是当今社会常见疾病,但很多人对它还是有很多误解。抑郁症并非不治之症,克服病耻感,及早接受治疗才是明智之举。

(转发自 医学界精神病学频道

(如有侵权 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