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患者自杀的原因及护理措施

文章来源:许昌市建安医院发布时间:2022-11-04 17:35

01




自杀是一种自我伤害行为

而精神病患者则是自杀的高危人群。

有研究表明某些精神病如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物质滥用等自杀的发生率是正常人的60~120倍。
故在精神科临床工作中,为了预防以及减少自杀行为的发生,提高护理安全技术水平,制定有效的护理措施是非常必要的。患者家属也要多多配合,多多留意患者的反常举动。

02




精神病患者自杀的原因

1
疾病的因素
1、屡次发病,对治疗严重丧失信心而自杀。

2、对一切身边事物无兴趣,情绪低落,丧失生活信心而自杀。

3、罪恶妄想的病人,认为自己罪孽深重,拖累家人朋友,不配活在这世界上。

4、命令性幻听的病人,能受到支配而自杀。

5、抗精神病药物所导致的副反应,比如抑郁、焦虑等等,能让患者感到痛苦难忍而自杀。


2
社会因素
1、精神病患者入院时大多都比较突然,并且住院时间长,家属不经常探视,患者感到绝望而自杀。

2、病人与家庭关系不和睦,生活困难,给家人带来了巨大的麻烦,自罪自责而自杀。


03



精神疾病患者大多会选择的自杀方式


1、自缢:是精神病患者最常用的自杀方式。常用工具如有皮带、约束带、毛巾、被单撕成的布条等。

2、用头部撞墙或者是撞门窗。

3、触电。在正规的精神专科医院,是不会让患者有触电的可能性的,安全措施非常好。

4、将平时的药物累积在一起,一次性吞服。这种情况在正规的精神专科医院是不存在的,因为每次服药,都会在医护人员的监督下吞服,就是为了避免此类现象发生。

04



护理措施

1
严格执行安全规章制度,加强安全管理
精神病患者新入院时,护士应该认真地询问以及评估患者的情况,了解有无消极观念,以及在院外是否发生过自杀行为。

如果发现此类病人,应该安排在重点病房。24小时在护士监护下活动,重点交接班。严格检查随身物品如剪刀、刀片、腰带、钥匙等。

在巡视病房时,应随时检查病房内物品及设施。并做好病区内患者和家属的健康宣教,禁止携带危险物品进入病室。

因此,安全检查至关重要,尤其是住院患者,安全检查应贯穿整个住院过程。


2
提高护理安全意识,掌握患者病情动态以及自杀发生的规律。
护士在护理工作中,应该充分了解病人的症状及其病情变化。

在值夜班的时间里,护理人员容易感到疲倦,注意力不集中,有许多有自杀念头的患者大多在此期间采取行为。

每位护士都有强烈的责任心,坚守工作岗位,在上夜班的白天保证充足的睡眠,及时巡视病房,杜绝自杀行为的发生。


3
加强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应主动关心患者,并耐心与他们交流,态度温和。鼓励患者参与工娱活动,分散其病态的注意力,消除悲观的情绪。

帮助患者学会自我解脱。应建立起良好的护患关系,这样能更好地了解患者的想法,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使其增强对生活的信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4
社会支持
社会支持系统在自杀防范中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

精神病患者无论是在住院期间还是康复出院后,都需要家庭和社会的支持与接纳。家庭与社会的积极与良性的支持,能使患者增强自信心和战胜疾病的勇气。

5
不断学习,钻研专科业务,提高自身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
争取在最短时间内控制病人病情,消除药物的不良反应。

采用各种途径宣传精神疾病知识及治疗方法,指导病人建立健康的行为习惯和心态与人际交往中的各种应对技能,以及控制应激反应的方法,提高病人的心理承受能力,防止意外发生。



05




患者家属应该怎么做?

如果有自杀自伤行为的患者,要选择住院治疗。出院后坚持服药,平时将刀、剪等危险物品妥善保存好,家属妥善保存患者的药物,不要将药物全部交给病人。
平时,注意与病人的沟通交流,及时发现是否有消极言语或行为,加强对病人的看护。及时与专业医师取得联系,得到专业指导和帮助。

(转发自 心理精神科护理

(如有侵权 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