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如何让青春期的孩子学会情绪管理、改善人际关系?
文章来源:许昌市建安医院发布时间:2023-11-24 18:18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大多数的父母都有过这样的体会与无奈:思考行为能力下降、脑子变得迟钝了、注意力难专注集中、记忆减退;
对成绩下降变得无所谓或对什么都无所谓、以及失眠、全身乏力、食欲不振等;
尤其是青少年时期,被称为“风暴期”、“叛逆期”,情绪具有突出的不成熟和不稳定的特征。但是,为了让孩子能够身心健康地成长,家长们不能放任自流,不管不顾。应及早求教于专业精神心理医生,通过心理上的辅助与治疗,以防不良后果的发生和疾病的进一步的发展。另外一方面,引导青少年学会管理好自己的情绪、能够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需要父母与孩子的共同努力,必要的时候也需要心理援助的介入。
近期来我院咨询的多是由父母陪着的学生群体,咨询内容主要围绕两个方面:一是情绪和学习方面的自我管理,二是孩子对于人际关系的处理。上小学时,孩子的很多事情都是由家长帮着规划,到了初中之后课程变多,孩子的自主性逐渐提高,这个时候就需要Ta自己做一些规划。倘若自我管理的能力在此期间没有很好地锻炼起来,之后就会遇到很多困难。
另外,此时的孩子们自我意识提高,老师跟家长的权威性下降,这个时候Ta们更多地会注重发展跟同学之间的交往,可能还会形成一些小团体。如果一个孩子个性比较懦弱、没有主见,就有可能在与人交往时经受更多的心理压力,继而出现情绪上的困扰。家长们在这种情况下都会着急,但是,如果没有充分与孩子沟通、了解孩子的内心冲突,只是把孩子不愿上学的问题简单定性为“厌学”、“叛逆”。这样反而会引起孩子的排斥心理,更会加重Ta们自我否定的负面情绪。
很多时候,叛逆期出现的精神心理问题比如青少年抑郁症,可能与成年人患上的抑郁症看起来完全不同。下列症状,在受抑郁症困扰的青少年中要比在成年人中更加常见。一般患者年龄较小,不会表述情感问题,只说身体上的某些不适。他们的“病”似乎很重,呈慢性化,或反复发作,但做了诸多医学检查,又没发现什么问题,吃了许多药,“病”仍无好转迹象。
面对达到的目标、实现的理想、一帆风顺的坦途,患者并无喜悦之情,反而感到忧伤和痛苦。例如取得了一次不错的考试成绩、也依旧心事重重,甚至还想打退堂鼓;有的在大学学习期间,经常无故往家跑,想休学退学。可能患者在小时候会对父母的管教言听计从,到了青春期或走上社会后,不但不跟父母沟通交流,反而处处与父母闹对立。一般表现为不整理自己的房间,乱扔衣物,洗脸慢,梳头慢,吃饭慢,不完成作业等。较严重的表现为逃学,夜不归宿,离家出走,跟父母翻过去的旧账(童年所受的粗暴教育,父母离异再婚对自己的影响等),要与父母一刀两断等重症患者利用各种方式自杀。对自杀未果者,如果只抢救了生命,未对其进行抗抑郁治疗,患者仍会重复自杀。因为这类自杀是有心理病理因素和生物化学因素的,患者并非甘心情愿地想去死,而是被疾病因素所左右,身不由己。主要表现是存在这②个方面,一是潜意识层的,会导致生理障碍。如患者一到学校门口、教室里或工作单位,就感觉头晕、恶心、腹痛、肢体无力等,当离开这个特定环境,回到家中,一切又都正常。另一种是意识层的,专往负面去猜测。如患者自认为考试成绩不理想;自己不会与人交往;自认为某些做法是一种错误,甚至是罪过,给别人造成了麻烦;自己的病可能是“精神病”,真的是“精神病”怎么办等。作为家长,如果不确定自己的孩子是患上了抑郁症,还是遇到了成长中必经的困难,考虑一下这些症状持续了多久以及严重程度如何。
1、当孩子出现对上学的抵触情绪时,要有耐心,多和孩子进行沟通,了解他的真实想法,不能因为孩子的沉默和抵触,就给孩子贴上“没救”的标签。2、家长们要看到Ta的情绪和行为背后真正的心理需求是什么,孩子可能是遇到了困难,不知道该如何应对和解决。3、这个时候,如果Ta能够感受到父母不是一味的指责,而是理解和支持。4、对于青少年来说,要能够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在这个年龄阶段,控制情绪的能力确实不如成年人。5、因此,孩子们就需要学会如何去合理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有些孩子遇到不顺心的时候会与父母赌气,或“躲”进游戏的世界里。6、所以,我们要教会孩子,在面临烦躁或压力时,识别自己的情绪,开诚布公地向父母表达自己的想法和需求,并在他人的帮助下去解决问题,烦恼和压力也将随之缓解。
7、当然,家长一旦发现孩子有抑郁症的症状表现,建议及时的到专业医院检查确诊,切莫因为不重视、拖延,导致疾病越来越严重。因此,疑似抑郁症时一定要到正规医院尽早接受专业正规的诊断和治疗,这样也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一个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
(转发自 心理精神科护理)
(如有侵权 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