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春季是精神疾病的高发季节呢?
1.春天气温回升,万物复苏,人体内分泌和代谢明显变化,造成内部环境改变,尤其是女性,在更年期、青春期、月经期、产后等激素变化较大,易引起情绪变化,如焦虑、抑郁、躁狂等。
2.由于冬季日照少,褪黑素合成减少,易患失眠、抑郁,春天日照增多,褪黑素合成增加,人易患躁狂症。
3.春天,血管扩张,出现大脑相对供血不足,常出现春困,对于年老体弱者常出现人无精神,情绪低落,乏力。对于原有精神病坚持服药者,春天人体代谢加快,药物排泄加快,药物浓度降低,病情易于复发。
4.春天电离度升高,空气里阳离子增多,体内单胺类神经递质增多,易诱发躁狂和精神分裂症。
5.人们常说: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一年的开始,各种计划和任务都下来,人的精神压力增大,所以,易患各种心理障碍。
精神疾病复发有哪些征兆?
1.睡眠障碍:精神疾病患者会出现无明显原因的睡眠障碍,如入睡困难、早醒等,有的患者即使彻夜不眠,第二天仍然精力旺盛。
2.性格改变:有的患者原来外向、活泼、善于交际,却突然变得不爱说话,不愿与人交往。
3.学习和工作能力下降:有的精神疾病患者慢慢变得做事心不在焉,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工作效率低,学习成绩、工作业绩一落千丈。
4.情绪异常:患者的情绪波动较大,即使小“刺激”,也会引起大“反应”。稍微遇到点不合心意的事情就会冲动、爱发脾气、摔东西;整日忧心忡忡、情绪低落、经常唉声叹气、高兴不起来;对自己的事情变得漠不关心。
5.行为异常:平时特别讲究穿着、爱干净的一个人,变得生活懒散,不修边幅,甚至整日卧床,不出门。有幻听、妄想的患者,会出现对空谩骂、突然攻击他人等行为。
6. 敏感多疑:把周围环境中的一些与他毫无关系的现象,都扯到自己身上。如听到周围人讲话,就怀疑在议论自己;看到别人看自己,就感觉是故意瞪自己,对自己不满。
如何预防精神疾病复发?
(1)如出现烦躁、焦虑等情绪时,要意识到这是人体季节性情绪波动,并非因为工作难度增加或工作量加大,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
(2)注意合理作息,把握好工作的时间和进度,适当减少工作量,多休息。
(3)多出去走走,多亲近大自然。可以约朋友出去放放风筝;也可以走步上班或上学;或休息日约朋友骑自行车到郊外呼吸新鲜空气或挖野菜;或在室内、办公桌上养一些绿色植物,每天精心浇灌;进行一定的体育锻炼。
(4)病人可适当参加一些简单的劳作和社交活动。杜绝饮酒、控制吸烟、生活规律,注意休息、避免劳累和娱乐过度,保持心态平衡,避免精神刺激,减少诱发因素。
(5)最主要的是要严格按时、按量、遵医嘱服药,不可擅自减、停药物,最好经常与医生保持联系,定期复查,由医生根据病情指导、调整用药。
春季是精神疾病的高发期,患者切勿擅自停药或减药,家属需高度警惕,发现异常要及时前往医院就医。
(转发自 黄州疾控)
(如有侵权 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