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家人患有精神分裂症,做好这3点可帮他们更快康复

文章来源:许昌市建安医院发布时间:2025-04-14 17:58

得了精神分裂症有康复的可能吗?

精神分裂症会不会随着年龄增加而更加严重?

相信这是每位患者及家属都比较关心的问题。

对此,北京回龙观医院精神科吉中孚主任回答说,总体来看,大约有1/5的病人只发作一次,然后持久的缓解。但多数情况下,精神分裂症的病程演变有两种趋势,一种是间断发作,一种是病情恶化。

那么问题来了——

01

是什么导致了精神分裂症的恶化?

导致精神分裂症恶化的原因有很多种,比如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某些错误做法,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吉主任的详细介绍↓↓↓

除了吉主任刚刚介绍的这点外,家庭关系和家庭支持的好坏,也是影响精神分裂症康复结局的重要因素。

调查显示,如果家属是高情感表达型,比如经常批评、责骂患者,或者过度照顾患者,凡事都包办代替,那么疾病复发的风险就会增加。而患者每复发一次,都有可能导致日常功能进一步恶化。

随着精神分裂症的恶化,患者往往很难与其他人建立正常的社交关系,无法再正常工作或者上学,他们大部分时间只能独自呆在家里。

而多年在幻觉、妄想等症状的支配下生活,患者可能会越来越分不清什么是真实的,什么是虚假的,导致患者逐步脱离正常生活的轨道,个人生活陷入痛苦和混乱。

此外,久治不愈的精神分裂症会让患者变得越来越沮丧,对生活感到绝望,甚至出现自杀想法。

总而言之,精神分裂症的恶化会给患者及其家人带来更大挑战,因此,不论是患者还是家属,都要付出自己最大的努力来共同对抗疾病。


02

家属怎么做,能帮病人快速恢复?

1. 督促患者吃药和复诊

作为患者最亲近的家人,我们要接纳他们患病的事实,并正确看待这个疾病。

刚刚讲过,坚持规范治疗是打败精神分裂症的关键所在,但因为各有各的苦衷,可能很多患者做不到坚持吃药,这时候就需要家人肩负起督促患者吃药的重任。

在临床上,我们看到很多患者很认真地服药,接受康复治疗,也找到了稳定的工作,过着自在而平静的生活。


此外,定期复诊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也很重要。因为精神疾病的药物治疗都会经历一个“试错过程”,医生通常会从低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剂量,以找到适合个人的最佳剂量。

2. 学会监测病情变化

在精神分裂症急性期,病人会不断提幻觉妄想内容,让家属心惊胆战。等药物初步起效后,病人不再提幻觉妄想的内容,家属也不敢多问,这是不对的。

你不敢问,等于是不敢看他的“伤口”,他的“伤口”要是化脓了,你不看就不化脓啦?

所以,应该问,你问出来才知道疾病是真好还是假,但怎么问是有技巧的。

如果你问起幻觉妄想的内容时,患者就脸红说:“你以后别再提这事了”,“脸红”说明患者不但有自知力,而且有情感反应,说明是好透了,你就不要再追问了。

还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在监护患者时要把握好度。

有些家属见患者说话少或者不高兴就担心他发病了,见他睡多了就喊他起床,工作忙了又怕累到他......,这些做法会让患者感觉缺乏尊严和自由,对你产生反感和愤怒,让你们的关系变得紧张。


所以,对病人的监测和照顾应内紧外松,当你觉得患者的某些做法过头时,应咨询医生,不要在病人面前过度表达对发病的担心,这会给他们增加不必要的情绪负担。

3. 帮患者重建生活技巧

对于尚未痊愈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由于其社会功能明显减退,家属在保证继续治疗的基础上,应着重针对患者懒散、退缩、淡漠等阴性症状帮助他重建生活技巧,以防止患者成为精神残疾。

比如针对患者社会退缩、封闭自我的问题,我们可主动地、有目的地安排机会促进患者与人进行交往。

我们也可以患者的爱好,组织家庭成员开展娱乐活动,比如一起打扑克、下棋、听音乐、看电视等,在融恰的家庭气氛中,于娱乐中启发患者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感想。

我们还可以安排患者参加家务劳动,如购物、取牛奶、打扫卫生、洗菜、做饭等。培养、恢复患者动手能力和关心家庭帮助他人的精神。

这里要多说两句,有些家属为了让病人尽快康复,把他像供菩萨一样供着,什么都不让他做,其实这样反而容易加重他的阴性症状,让他丧失自信。

还要提醒各位的是,在帮助患者重建生活技巧的过程中,我们要做好“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不能急于求成,也不能灰心丧气,而要坚持不懈。

另外,要肯定患者的点滴进步,并给予鼓励和奖赏,这有利于增强患者的信心。

最后想说的是,对抗精神分裂症是一个长期过程,患者病情的反复,尤其是处于急性发作期时,会使家人感到心力交瘁,大家不要忘了关注自身情绪与生活状态的调节。

只有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坚定信心,才能帮患者更早摆脱精神分裂症。


(转发自 新华社

(如有侵权 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