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药物合理使用指导
文章来源:许昌市建安医院发布时间:2023-12-18 15:26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抗精神病药物的品种不断增多,使许多过去难以治愈的精神病人,获得了更多的选择用药的机会,以最大限度的改善精神症状,早日获得康复。但许多抗精神病药物的副反应较多,如果使用不当,比如上面这位患者自行加药过快,不仅不能改善精神症状,而且会使病情加重,甚至贻误治疗,造成身体机能的损害。如何合理使用抗精神病药物,以下五点可供参考。
抗精神病药物各具特点,剂量的选择要因人而异,对年迈体弱伴有躯体疾病者,用药应更加慎重。药物治疗应以中等剂量为宜,小剂量往往达不到治疗的目的,高剂量时会增加药物的副反应,此时疗效未必提高,同时因病人感到身体不适,会拒绝服药。因此,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缓慢增加药量,加药速度过快时部分病人会出现四肢肌张力增高,活动减少,坐立不安,排尿困难,视物模糊等副反应,严重的会出现斜颈,两眼球上翻,说话困难。
抗精神病药物在体内吸收起效的时间约10天至14天,当药物加到一定量,精神症状大部分或完全消失时的药量称为“治疗量”,此量维持的时间对精神病人的疗效和预后非常重要,一般要维持八周以上,连续服用3个月,称为“一个疗程”。之后根据患者病情稳定程度,可逐渐将药量减至治疗量的1/2至1/3,作为“维持量”,坚持用药以避免出现病情的反复发作。
抗精神病药物的选择要根据病人具体情况,尽量单一用药,这样便于观察症状,判定药物疗效,一旦出现药疹或其他不良反应可以及时处置。合并用药可以增加药效,但某些药物联用后会降低药物治疗作用,增加药物副反应。
当某种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或因某些原因需要更换药物时,要缓慢减药和加药,不能突然停药或换药速度过快。换药方法不妥,病人会出现多种躯体不适,极少数病人可出现高热、大汗、心率加快、意识不清、全身肌肉强直震颤、尿失禁、脱水以至急性肾功能衰竭等情况。
有些药物(比如氯丙嗪、奋乃静、氟哌啶醇等一些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在体内代谢过程中可能会对某些脏器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较为多见的是心脏、肝脏、血液系统异常,但只要定期检查心电图,做必要的血液化验,发现异常及时调整药物,就会将药物副反应减少到最小,防止严重药物副反应的发生。
使用抗精神病药物一定要按照医生的医嘱,规范用药,不可自行加药或减药,避免对患者造成严重不良影响。
(转发自上海市金山区精神卫生中心 如有侵权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