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精神科药物主要分四类:
抗精神病药物
抗抑郁药物
心境稳定剂
抗焦虑药物
抗精神病药是一组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及其它精神病性精神障碍的药物。在通常的治疗剂量并不影响患者的智力和意识,却能有效地控制患者的精神运动兴奋、幻觉、妄想、敌对情绪、思维障碍和异常行为等精神症状。
分类
典型抗精神病药:以氯丙嗪为代表,主要用于精神分裂症、躁狂症及及继发于其他疾病的幻觉、妄想、激越及精神运动性兴奋等精神病性症状。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在治疗剂量没有或很少有锥体外系反应,且对阴性症状有效。
常见典型抗精神病药
氯丙嗪:主要用于各型精神分裂症、躁狂症及具有精神运动兴奋症状群的其他疾病。对消除幻觉、妄想、思维、行为异常疗效显著。
主要不良反应:口干、直立性低血压、心动过速、困倦、皮疹、震颤、肌强直静坐不能及闭经。偶尔有药物肝功能异常及粒细胞减少症等严重副反应。
奋乃静:
适用于老年或伴有心、肝、肺、肾等躯体疾病者。
常用剂量,维持量左右
主要不良反应为锥外系副反应,如急性肌张力障碍、静坐不能。
氟奋乃静葵酸酯
肌内注射:。以后根据病情需要与耐受情况每周重复一次。巩固治疗时,可根据病情需要与耐受情况,每周肌内注射。
常用于维持治疗。
硫利达嗪:
有较强的抗精神病和镇静作用,有一定改善情绪作用,常用于治疗伴有焦虑情绪的精神分裂症,对伴有疑病妄想的抑郁症疗效较好。
常用剂量,每日三次。
常见副作用为抗胆碱能样副作用,改变如间期延长较多见,治疗中需监测。
哌泊噻嗪:
有较强的抗精神病作用,常用于精神分裂症的维持治疗。
其长效制剂哌泊噻嗪棕榈酸酯(尼蒙舒),每次肌肉注射,每四周一次,常见副作用为锥体外系副反应。
氯普噻吨(泰尔登):
常用于治疗伴有焦虑、抑郁症状的精神分裂症,因镇静作用较强,适用于焦虑症和失眠。
副作用头晕、嗜睡、无力、低血压。
氟哌啶醇:
注射剂常用于处理精神科急诊问题,如冲动、激越、兴奋、不合作及急性幻觉妄想状态,肌注,次日。
口服常用剂量。
小剂量氟哌啶醇,常用于治疗注意缺陷障碍及抽动秽语综合征。
氟哌啶醇:
氟哌啶醇葵酸酯为长效制剂(哈力多,安度利可 ),月肌注,维持治疗。
对心、肝副作用较轻,但锥外系副反应较重,以急性肌张力障碍及静坐不能常见。
舒必利(止吐灵):
小剂量有抗抑郁作用,治疗精神分裂症的阳性和阴性症状需较高剂量。
剂型包括口服片剂和针剂。
不良反应为锥外系副反应和内分泌变化。
五氟利多:
长效口服抗精神病药。
首次,间隔天,酌情加量,常用治疗量,好转后 维持。
无色无味,碾碎后易溶于水,用于治疗不合作的患者。
主要不良反应为锥外系副反应。
常见非典型抗精神病药
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明显,难治性患者的“金标准”,有效。
治疗前详细进行体格检查,开始剂量,次天,常规日剂量,分次服用,维持量。
最佳剂量取决于临床反应、副作用和病人耐受性。
治疗禁忌:白细胞计数低于×、骨髓造血障碍史、氯氮平治疗所致的粒细胞缺乏史或合用其他骨髓抑制药如卡马西平。
主要副作用:流涎、镇静、心动过速、低血压、抽搐和粒细胞缺乏症,限制了其应用。
利培酮:
由氟哌啶醇发展而来,第二个非典型抗精神病药。
剂型:口服片剂、口服液、长效注射剂。
剂量:短效制剂有效剂量范围。
主要副作用:、血清催乳素升高。
利培酮长效注射剂(恒德):
适用于控制急性症状的住院病人,依从性差的病人及长期维持治疗。
剂量与用法:每两周肌肉注射次,起始,周后再增加剂量,最大不超过。
帕利哌酮缓释片 (芮达):
剂量与用法:推荐剂量为,一日一次,早上服用,超始剂量不需要进行滴定。
奥氮平:
由氯氮平分子结构改造发展而来,但无粒细胞缺乏。
起始剂量,治疗剂量范围。
副作用:食欲增强、体重增加、血糖升高、头晕、嗜睡、口干。
齐拉西酮(卓乐定、思贝格):
起始剂量,分次服;推荐剂量,维持治疗预防复发;
不宜用于近期有心肌梗死或失代偿性心力衰竭的病人,不应与延长间期的药物连用,如硫利达嗪等。
逐渐加量,治疗剂量在,老年人。
常见不良反应是嗜睡、直立性低血压和头晕。
不引起血液系统的副反应和催乳素水平升高。
阿立哌唑(博思清、安律凡、奥派):
口服初始剂量,每日次,有效治疗剂量在;
常见不良反应是头痛、恶心、呕吐、焦虑、失眠或困倦。
氨磺必利:
对精神分裂症阳性及阴性症状了疗效较好,不良反应轻;
治疗剂量范围。
是指治疗各种抑郁障碍和能够预防抑郁复发的一类药物,但不属于中枢神经兴奋剂,不提高正常人情绪。
三环类抗抑郁药:
常用三环类药物:氯丙咪嗪、阿米替林、多塞平。
禁忌症:严重的心、肝、肾疾病,癫痫,急性窄角型青光眼。
不良反应:抗胆碱能作用、心血管作用、其他。
三环类过量急性中毒的处理。
选择性再摄取抑制剂
常用药物:氟西汀、帕罗西汀、舍曲林、氟伏沙明、西酞普兰和西酞普兰。
常见中枢神经系统和消化道副反应。
高综合征的表现及处理。
选择性和再摄取抑制药:
文拉法新(博乐欣、怡诺思)、度罗西汀(欣百达、奥思平)。
无特殊禁忌,严重肝肾疾病、高血压、癫痫患者慎用。
常见不良反应有恶心、口干、出汗、乏力、震颤等。
米氮平(瑞美隆、派迪生):
主要用于治疗各种抑郁障碍,诱导睡眠,尤其适用伴有焦虑、失眠、食差的抑郁病人;
剂量:一周内酌情加至,晚上一次顿服,最高剂量。
曲唑酮(美舒郁):
治疗抑郁开始,每天增加,周达到;治疗失眠;
可引起体位性低血压、心律失常、阴茎异常勃起。
黛力新(黛安神):
复合制剂,由氯普噻吨和美利曲辛组成;
适用于各种焦虑,抗抑郁作用相对较轻;
成人每天片,早、午各一片;
老年人晨服片。
又称抗躁狂药,是指对于躁狂发作具有治疗作用,并对躁狂或抑郁发作具有预防复发的作用,且不会引起躁狂与抑郁相互转相或导致频繁快速循环发作的药物。
经典心境稳定剂碳酸锂:
用途:双相情感障碍、攻击行为、精神分裂症与其他精神障碍及非精神科用途。
不良反应:消化道不良反应、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异常、甲状腺功能低下及肾功能损害;白细胞升高。
抗癫痫药:
卡马西平、丙戊酸钠。
丙戊酸钠特殊适合快速循环发作及混合性发作的治疗。常见不良反应为消化道反应。肝脏疾病、孕妇及过敏者禁用。
卡马西平用于急性躁狂发作、碳酸锂无效的、快速循环或混合发作。
是指人体使用后,在不明显或不严重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其他功能的前提下,选择性地消除焦虑症状的一类药物。
常用抗焦虑药包括苯二氮卓类、非苯二氮卓和抗抑郁药。
苯二氮卓类抗焦虑药(安定):
药理作用是抗焦虑、镇静、催眠、抗惊厥和中枢性骨骼肌松弛。
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抗焦虑药。
使用原则: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至焦虑得到控制或出现不良反应为止。疗程不宜超过周,缓慢停药。
不良反应:头晕、嗜睡、乏力及胃肠道反应。
非苯二氮卓类抗焦虑药:
丁螺环酮、黛力新。
丁螺环酮适用于急、慢性焦虑状态,不具有镇静催眠作用和药物的依赖。
黛力新用于各种焦虑障碍和焦虑状态、神经衰弱及慢性疲劳综合征。不良反应常见锥外系副反应、失眠、短暂不安。
(转发自康黎医学 如有侵权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