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精神科药物常见不良反应及应对

文章来源:许昌市建安医院发布时间:2023-08-28 17:50

01



不良反应

精神类药物由于作用的广泛性往往会带来一些不良反应。这些不良反应各不相同,有的相对较轻微,如轻度镇静或口干;

有的令人稍感不悦,如便秘、静坐不能、性功能障碍;还有一些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如急性肌张力障碍;甚至有些会危及生命,如心肌炎、粒细胞缺乏。

相比于一般成年人,发生于儿童、青少年及老年人的不良反应也可能更严重。
02


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

在接受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同时
如果我们对可能的不良反应
有初步的了解和应对
可以最大化地减小不良反应带来的困扰

1
锥体外系反应
如肢体颤抖、肌肉僵硬、动作迟缓、坐立不安。

有时嘴唇、舌头等部位会自发地产生缓慢的运动,也可能会无法控制地流口水,

有时在用药短时间内就出现四肢向后、向外痉挛性地伸展,也可能因为面部僵硬、面容呆板,看起来没有表情,像戴着面具一般。

2
体重增加
氯氮平和奥氮平引起的体重增加最为常见。可通过改善饮食结构的方法来减缓体重的增加,也就是多吃蔬菜、高蛋白质类食物,少吃碳水与高油食物。

或是转移注意力到其他事物上而减少进食,同时可配合适量的运动。

3
镇静和嗜睡
由药物过度的镇静作用所致,某一些药物的镇静和嗜睡作用非常强,如氯氮平。少数患者服药后全身无力,睡眠过多。


4
恶性综合征
表现为体温高达40℃以上的高热、肌肉强直、意识模糊、自主神经紊乱。虽然发生率低于0.5%,但一旦发生后果严重,需立即就医。

可能的原因是服用剂量的骤增骤减、多种抗精神病药物合用或是注射用药。

因此患者一定要在家人的监护下按照医嘱定时定量服用,不能随意地服用药物。

5
抗胆碱能效应
如口干、便秘、视力模糊、尿潴留等。可以多食用粗纤维的食物,多食水果蔬菜,多喝水。必要时可以服用相应药物对症治疗。

6
体位性低血压
主要表现是突然变为直立体位时血压偏低,还可伴有站立不稳、视力模糊、头晕目眩、软弱无力、大小便失禁等,严重时会发生晕厥。

7
泌乳素增高
通常为内分泌失调所致,其他症状如月经紊乱、性激素紊乱等。

对于女性,可能会引起闭经、泌乳;

对于男性,一般水平的泌乳素升高引起的症状较不明显,较高水平的泌乳素也能引起男性乳房发育,甚至泌乳。

8
皮疹
常见于面颈部、胸部和后背。尤其在夏季,由于光照强烈,易出现日光性皮炎等不良反应。注意不可挠抓。

9
粒细胞缺乏
以氯氮平较为常见,严重者易合并各类感染。
03


出现以上不良反应如何处置

1
不要自行减量、停药
服用精神类药物后贸然减量、突然停药,容易导致疾病反复,也容易产生诸如恶性综合征等严重不良反应。

2
长期服药患者要定期复诊
精神疾病患者往往需要较长的治疗周期,建议进行定期复诊,医师和药师能充分了解患者的病程变化,协助患者建立良好的用药习惯,进行全程化的药物管理和药学监护。

3
出现症状应及时就诊
1、医生可根据不良反应的具体情况给予相应的措施:有些不良反应不必停药换药,随着服药时间延长慢慢会自行消失;

2、有些不良反应可以通过使用辅助药物消除,比如保肝药、止颤药等;还有些不良反应可通过自身克服,比如控制饮食,增加体育锻炼;

3、当不良反应过大、患者难以耐受时,医生会进行减量或换药。

4
家人要协助按时足量用药
一些患者自理能力欠佳,容易吃错药或者漏服药物,需要家人和看护者依照医嘱监护患者按时足量服药,必要时也可以寻求适当的用药指导。


(转发自 心理精神科护理

(如有侵权 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