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器质性精神障碍
1、器质性精神障碍是指由于脑部疾病或躯体疾病引起的精神障碍。
2、脑部疾病:如脑变性疾病、脑血管病、颅内感染、脑外伤、脑肿瘤、癫痫等。
3、躯体疾病:如躯体感染、内脏器官疾病、内分泌障碍等。
4、预后:急性预后良好,慢性(如痴呆)预后往往不佳。
二、得了器质性精神障碍
会有哪些表现
1、急性期表现:
① 谵妄状态:
起病急,意识模糊,定向障碍,可有错觉和幻觉,情绪不稳,紧张,焦虑。如:不认识家人,不知道自己在哪里,白天有短暂的清晰,夜里加重;凭空看到有虫在飞,有小动物在跑。
② 亚急性谵妄:
意识障碍较轻,定向障碍不明显,出现思维不连贯,说话重复,没有内容,动作没有目的和义。
③ 朦胧状态:
意识范围狭窄,进行一系列目的性活动时,突然情绪爆发,以致伤人毁物。
④ 混浊状态:
意识清晰度显著降低,情感迟钝,行动缓慢,言语减少,吐词含糊,进一步发展,可进入昏睡或昏迷状态。
2、慢性期表现:
① 痴呆状态:
反应迟缓,记忆退化,理解和表达能力下降。
② 衰弱综合征:
头晕、头痛,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减退,睡眠障碍,疲乏无力。
③ 人格改变:
意识范围狭窄,进行一系列目的性活动时,突然情绪爆发,以致伤人毁物。
④ 混浊状态:
欢欣,言语动作较多,与当时情境不适宜;或淡漠少动,对外界活动没有兴趣;情绪易激惹,可突然激动或爆发冲动行为。
三、常用药物
1、常用治疗药物:
氟哌啶醇、利培酮、奥氮平、喹硫平,多奈哌齐分散片,美金刚,以及一些抗抑郁药,舍曲林,文拉法辛等。
2、常用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
食欲下降、口干、便秘、头晕、疲惫乏力。
3、常用药物潜在的不良反应--椎体外系反应:
肌张力增高、面容呆板、动作迟缓、肌肉震颤、流延等帕金森综合样症状;急性肌张力障碍,出现强迫性张口、伸舌、斜颈、呼吸运动障碍及吞咽困难;静坐不能,出现坐立不安,反复徘徊;迟发性运动障碍,出现吸吮、舔舌、咀嚼等。
4、服药的适宜时间,疗程和起效时间:
a.提倡饭后服用。
b.药物起效时间约10-14天。
c.急性期,治疗剂量至少需要4-6周。
d.恢复期,巩固治疗至少需要3-6个月。
e.康复期维持治疗,首次发病,可在医生指导下逐渐将药物剂量减少,维持治疗一年后,病情稳定者可考虑试验性停药。第二次发病的患者则维持治疗至少5年以上,有的需终生服药。
5、服药注意事项:
a.按时、按量、按需服药。
b.不能擅自增、减、停、换药物。增减药量、换药,停药都必须在主治医生的复诊和确认下才能进行。
c.对拒绝服药者,需耐心劝导,必要时把药物放在饭菜里面服下。
d.服药途中饮食需注意:避免喝酒、咖啡、碳酸饮料、辛辣食物,因为这些食物会导致患者的身体和神经受到刺激,也容易破环药物的效果。
四、康复训练
1、物品分类能力的训练。
如对水果分类,蔬菜分类。可以使用印有蔬菜和水果的卡片,将它们混淆,让病人将其各自分开。
2、数字认识和数数能力训练。
方法一:用数字卡片,从一数到十,反复训练,提高正确性。
方法二:让病人从数字卡片中正确找到您报出的数字。
3、视觉空间辨识能力训练。
可用最简单的拼图游戏,让病人将各种形状的碎片拼成一副图画。
五、跌倒的防范
1、卧床休息时拉起床两侧的床栏。
2、给病人穿防滑鞋,衣裤长短适宜。
3、病房光线充足,夜间打开地灯。
4、地面潮湿时请勿下床走动,地面干燥才能行走。
5、把呼叫铃及病人常用物品放置在病人易取的位置。
6、下床活动或如厕时,应有陪护搀扶行走。
7、头晕的病人,起床入厕等改变体位时动作宜缓慢,起床时不着急,可先在床沿坐上半分钟,缓慢起立,无不适再行走。
8、对不合作,病情需要的病人,院方会采取相应的保护性措施。
(转发自 心理精神科护理)
(如有侵权 我们将及时删除)